徐工集團:以“大器文化”軟實力 筑夢世白色排水管撕碎機界級企業
您需要的答案我們放在了最下面,請向下看
不久前,徐工集團“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項目一舉摘得中國工業大獎,這已是徐工第二次獲此殊榮。幾日后,徐工集團亮相《人民日報》主辦的中國品牌論壇,再一次為中國制造發聲。
從江蘇徐州國企“小個子”,成長為世界級的“大塊頭”,徐工集團成功的奧秘何在?
“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不竭動力。”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道出了奧秘所在……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企業因文化而長青。12月28日,一場由江蘇省企業聯合會和江蘇省企業家協會主辦,徐州市經信委、江蘇省企業聯合會企業文化研究會、徐工集團協辦的“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徐工集團)現場會”的文化盛宴在徐工圓滿召開,徐工集團作為徐州市第一家企業榮獲“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稱號。
江蘇省工信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熊建國,江蘇省企業聯合會會長朱波,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理事長顧瑜芳,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陸川,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格,徐州市經信委副調研員李中玲,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陳傳明,江蘇省交通企業協會會長朱安祥,江蘇省工信廳企業發展服務處處長韓晶,江蘇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秘書長黃曉號,江蘇省企聯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馬牧童,江蘇省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江建春,徐工集團總經理助理、品牌與文化發展部部長、黨委宣傳部部長徐筱慧,徐工機械總裁助理、黨委組織部部長蔣磊,以及來自江蘇省各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有關市(區)企業文化研究會、省行業協會、從事企業文化實踐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專家學者,徐州市企業代表、徐工集團代表等近200人,齊聚徐工,分享徐工“大器文化”的神韻……
企業文化支撐可持續發展
勇“擔大任”,從紅色基因傳承,到業績增長持續提速,徐工實現了“強筋健骨、內生增長”的歷史跨越
徐工75年的發展歷程,鍛造了優秀的企業文化,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徐工人為徐工事業無怨無悔地奉獻青春和激情。紅色基因鑄就徐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文化理念。徐工的前身是1943年創建的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75年來,徐工始終堅守和傳承紅色基因、報國情懷,成為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奠基者、開拓者和引領者德科液壓撕碎機,也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大器文化”。
在徐工集團成立之初,規模僅3.8億元的徐工,發展并不景氣。其旗下的“當家花旦”重型機械廠已連續六年虧損,職工幾年領不到工資,甚至已經被列入政府破產議程。
1999年,走馬上任的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帶著新班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對房子、車子、小金庫等“七項專項治理”最得人心。再加上對人事進行調整和改革,一大批年富力強的年輕人走上來,徐工開始走向興盛。敢為人先、改革創新、開放合作的文化基因在徐工生根發芽。
“在我看來,成就徐工事業,就要讓徐工優秀的文化基因融合滲透,落地生根,代代相傳。”這是王民董事長內心的真實單軸撕碎機刀片想法。正是這種“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企業文化理念讓徐工人心中的愿景越來越廣闊,由過去想著如何把企業做大做強,變為現在要成為“全球信賴、具有獨特價值創造力的世界級企業。”王民董事長對此解釋說,“在未來的發展中,徐工不僅要保持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領先地位,更必須找準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在文化、品牌、技術、渠道等方面持續構建極具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運營框架。”
徐工機械總裁、黨委副書記陸川致辭
“通過‘大器文化’的滲透落地,徐工匯聚起創新超越和變革轉型的強大動力,連續三年主營、自主營收入和利潤都保持50%以上的增幅。2018年,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一周年之際,徐工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全年營業收入預計過千億,1-11月,徐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1%,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1.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7.7%,各項主要指標再創歷史新高,繼續處于領跑位置。”在“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現場會”上陸川總裁的致辭擲地有聲。
徐州市經信委副調研員李中玲致辭
在“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現場會”上,徐州市經信委副調研員李中玲對徐工集團企業文化給予高度評價,徐工集團是徐州的招牌,江蘇的名牌、國際的品牌,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也是一個有根、有魂、有情懷的企業。
省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江建春致辭
省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江建春致辭中提到,徐工集團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為核心價值觀,構建了“學習文化、創新文化、績效文化和質量文化”,激發員工的創新進取精神,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使得徐工集團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徐工不斷賦予“大器文化”新的生機和活力,持續豐富“一根筋精神、一種激情和一份清醒”的精神內核,將文化理念融入到每個徐工人的血脈中,內化為徐工人的生命基因和行動準則,真正讓文化成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成為徐工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驅動力。
省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黃曉號宣讀關于《授予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稱號決定》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信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熊建國、省電力行業協會理事長顧瑜芳、徐工機械總裁、黨委副書記陸川共同為“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揭牌
省企業聯合會會長朱波為徐工集團頒發《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證書》
企業文化鍛造核心競爭力
恪“行大道”,從引進、消化、創新到自主研發,徐工實現了“中國裝備、裝備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徐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格作主題報告,報告的題目是:《鑄就“大器文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
在上個月的上海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展上,有這樣一個場景,格外震撼。高度達3層樓、猶如巨型藍鯨般大小的“神州第一挖”700噸位液壓挖掘機現場靈活展示著它的雄姿,熱情的觀眾比肩接踵、項背相望,這個擎天巨物的每一個力拔千鈞的動作都引起了在場觀眾的陣陣驚呼。徐工集團創造了中國工程機械品牌在世界前沿科技領域的又一座豐碑。 廣東產撕碎機
從上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臺汽車起重機、第一臺壓路機在徐工誕生;到目前60%的產品為國內領先、30%的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引進、消化、創新到自主研發,徐工一步一個清晰的腳印。
“徐工是個有血性、有情懷、有文化的企業。企業文化是我們徐工事業壯大的制勝法寶,是創新發展的不竭源泉,始終發揮著戰略性、引領性和決定性作用。”徐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格在江蘇省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現場會上介紹道。
省企業聯合會會長朱波講話
省企業聯合會會長朱波在講話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時代的主題。“大器文化”最靚眼特點是對創新的執著。多年來,徐工集團堅持以自主創新為主,鼓勵員工和團隊創新實踐,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占領行業技術制高點,建設全球協同研發平臺,研發國際競爭力產品,對四個類型的技術創新項目實施資金獎勵制度,打造行業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
近年來,徐工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上。在強大的技術投入下,研發成果進入重要收獲期,今年徐工新獲專利805鋼銷撕碎機視頻項、發明專利209項、PCT國際專利11件;累計擁有授權專利6384項、發明專利1339項,PCT國際專利34件。
目前,徐工主要產品居世界先進水平,先后研制出100多項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近幾年兩次榮膺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中國工業大獎”,10次獲得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二等獎。
“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成為徐工人的精神旗幟與核心價值觀,李格表示,如今的徐工集團,已發展了工程起重機械、鏟運機械、混凝土機械等14大門類、39個產業、700多個品種規格產品,走出一條自主摸索、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傳明點評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傳明點評大器文化成果的時候說到,徐工之所以成功里面有許多因素,比如:企業始終選擇正確的戰略,正如總書記所說的“徐工的戰略思路是清晰的,目標定位很提氣,發展道路是正確的”。
企業文化凝聚核心價值觀
必“成大器”,從人才隊伍建設,到企業轉型升級,徐工實現了“破繭化蝶、挺進世界”的產業抱負
真正優秀的企業文化是蘊含于企業員工心里、腦里的品位和境界,一旦形成就會牢牢構筑成企業的靈魂。
徐工集團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培育和創造了一種適合企業實際、催人向上的企業精神,體現出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
陸川總裁表示,“徐工‘大器文化’的精髓是王民董事長提出的‘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他具體倡導的‘三個一’,即全體徐工人要保持一根筋精神、一種激情和一份清醒。從‘大器文化’到企業家精神的延續,無論技術創新,還是市場開拓,無論矢志產業報國、登頂產業巔峰,還是承擔社會責任,都要承載新的時代使命,不斷打造出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
在2萬3千多名員工的心中,徐工是一個充滿著大愛的“家”。
徐工集團黨委副書記李格講述道,公司記得每一位員工的生日,牽掛每一位員工的親人,關懷每一位員工的人生。在一份《“愛在徐工”員工關愛工程實施細則》中,徐工的關愛措施,細分為8大類25項,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成長,無所不包。
“擔大任、行大道、成800型雙軸撕碎機參數大器”的精神力量,大幅提升了員工對企業的綜合滿意度和個人成就感;徐工也收獲了最大的回報:那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持久凝聚力。
“我們全體員工也特別有信念,因為我們是企業的主人,我們有主人翁的精神,我們有奮斗的目標,這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作為基層黨務工作者的鏟運事業部黨委副書記王穎,提到徐工企業文化的落地,充滿了信心。
“在‘大器文化’的熏陶下,不斷激發起組織變革的內生動力,激發起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真正實現了文化軟實力為企業發展提供硬支撐。”徐工施維英公司黨委副書記劉一帆也對徐工文化激起強大內生動力信心滿懷。
畢可順勞模創新工作室
如今,徐工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從1個發展到20多個。“畢可順勞模創新工作室”改造新型車床控制技術,一年為企業節資100多萬元,創新的2000型焊接機年節約加工費380萬元。
如今,徐工已有碩士博士占比55%的6000多人的工程師群體,高級工以上人員占比50%的高技能人才群體,在長期的文化塑造培養與價值激勵中,逐漸積淀了一批企業發展的頂梁柱。
“我相信,當徐工文化深入人心、融入我們的精神血液時,徐工一定會進入一個生動活潑、開放共享、創新創造的嶄新境界,一個真正的世界級企業、世界級品牌將在我們手中誕生!”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立下“珠峰登頂”的誓言——2020年規模實力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五、2025年進入前三,打造“世界級徐工”。
面向未來,徐工,底氣十足!
責任編輯:盧金生